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做了很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纲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报告还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结合前段时间市司法局组织集中收看的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梳理了近年来法治中国建设的最新可喜重大进步。该专题片全面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与辉煌成就,既有宏观的视野、权威的阐述,又有丰富的案例、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蕴含了人民群众实现公平正义的美好图景,令人倍感自豪、备受鼓舞。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的五年,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的五年,经验最丰富最系统的五年,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这是对五年来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总结和精准概括。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列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历史性一跃的关键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在法治中国的伟大新征程中,每一位中国公民既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又是法治政府的建设者,既为之欢欣鼓舞、心潮激荡,又深感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作为律师,结合本职,反躬自省,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为法治中国鼓与呼:一是推动法治进步做贡献,为维护法律正确实施而努力。在代理各类案件中带头宣传法律,遵守法律,做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的行为。二是积极缓解社会矛盾,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中深耕厚植、开花结果,律师义不容辞,必须充分担当起法治建设布道者的角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全民覆盖的普法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营造法治氛围,培育法治信仰,强化法治素质,提升法治思维,在民众中进一步形成懂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最终强化崇尚法律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心理,使法治理念绽放和谐善治之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这个阶段,法治的重要性就得以凸显。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看,解决公平和共享问题、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还是依靠良法之治。这种“良法之治”,就是法治。三是要促进依法执政工作。自己在担任各级党政机关的法律顾问和咨询委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树立这些单位领导的法治观念。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这一论述非常重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党的执政必须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这其中的底线就是依法执政。党如何依法执政、如何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实现领导、如何通过党内立法和国家立法的方式确保依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十九大报告提到了宪法的重要作用,比如“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再比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等,凸显了党中央对于宪法的重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语),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各项工作中切实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义务的规定,本身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宪法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上是充分的,但在实践中如何纠正违宪行为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为我国宪法实施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只有宪法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只有宪法各项规定要求真正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底线和红线,依法治国大业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我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贵在“全面”,全面建设法治中国,要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调动全党、全国、全军、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法治建设,为此必须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协调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全环节工作,使得法治建设不仅成为政法部门的大事,也要成为所有党政军机关部门的大事,也作为我们律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