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司法局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纪实
酒泉市司法局践行群众路线,关注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下大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建立覆盖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体系,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老王是瓜州县双塔乡农民,农闲之余,就近到一家建筑公司打工,前前后后累计干了半年,到了年底却讨不来工钱,老王万般无奈,只好把建筑公司告上了法庭,等到开庭时,因原被告双方诉讼代理人为同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法院决定延期开庭。于是,老王的官司一拖就是叁个月,不得不从外地另请律……
类似的情况在辖区内的4个县都程度不同存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请律师难的问题首先摆上了司法局领导的案头。“一班人”聚焦如何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认真进行反思:全市43%的律师事务所和56%律师集中在肃州区,4个县只有1家律所,2个民族县执业律师不足3名;全市68个乡镇,只有34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维持运行,机构和人员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减少了75%和49%;还有5个县无司法鉴定所,1个县的公证处只有1名公证员。法律服务机构单一、资源不均、发展失衡,发达县域律师扎堆,欠发达县域法律服务资源匮乏,撇开这些问题,破解群众请律师难就成了一句空话,“一班人”经过反复思考形成了共识。经过调查论证后,很快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遍布城乡的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方案》和《酒泉市律师行业2014-2016年发展规划》,下大力拓展法律服务布局不均、发展失衡的瓶颈。2014年,全市共增加律师事务所4家,增加执业律师12名,接收实习律师31名,增加司法鉴定所3家,增加司法鉴定人30名,律师、公证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司法鉴定机构和2家以上律师事务所覆盖率达到75%,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1.2。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破解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问题
今年5月的一个清晨,玉门市司法局办公楼前突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来自赤金镇朝阳村的50多名群众,手捧一面写着“法律援助解民忧,公平正义促和谐”的锦旗,来感谢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他们讨回了公道......3年前,赤金镇朝阳村的13名妇女在去医院体检途中发生车祸不同程度受伤,却因涉及运输、保险等多家公司而推诿扯皮长达3年时间不予赔付,最后经玉门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索赔,13名妇女终于拿到了赔偿款。
“依法维权找司法,请拨12348”,这不仅是酒泉城乡群众耳熟能详的宣传语,更是老百姓依法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护身符”。
近年来,酒泉市下大力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建立纵横交错、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打造“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了法律服务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方便了各个层次、各类人群的法律服务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79个乡镇街道、61个社会团体和部门单位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系点遍及354个乡村社区,法律援助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拓展到了各领域,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据统计,2014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群众咨询12536人次,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236件,较上年增长27%,为受援群众挽回损失5104万元,实现了应援尽援。
搭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构筑司法行政工作的前沿阵地
如何把司法行政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真正接上地气,连上民心,与群众“零接触”?这是“一班人”反复思考的一个新课题。早在一年前,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尝试过建立村级工作室的做法,当初大家对这一尝试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在农村大量的是鸡毛蒜皮子的小纠纷,有个调委会就够了,没必要另起炉灶,再建工作室;有人却认为,村级调委会只是一个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担负不起司法行政大量涉及最基层的工作,比如农村普法宣传、特殊人群管理、法律服务等等,建立司法行政村级工作室,就能把大量的司法行政工作落到最基层、推到最前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局领导围绕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听取最基层的呼声:打官司找谁去?老人去世后遗产咋分割?打工的钱要不来咋办?协议公证到哪里去办?一个个问号,犹如一道道考题,又一次摆上了局领导的议事日常。只有关注群众期盼,服务群众需求,司法行政才能与基层群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无缝隙”。
建立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酒泉司法行政适应新形势,为最基层群众提供公益性、均等性、普惠性、便利性法律服务的一次自我升级和延展。于是,以肃北县为先行,采取一村一室、以点带面的方式,建立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的活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推开。为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室真正成为收集民情的前沿,排解民忧的平台,疏导民意的阵地,便民服务的窗口,使最基层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得到相应的法律服务,司法局制定印发了《酒泉市司法局关于在村(居)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的意见》和《酒泉市村级(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人员配备办法及相关职责制度》,统一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人员配备办法及相关职责制度,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落实司法行政工作室的必要工作经费。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379个,覆盖率达到8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