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零距离--法律宣传入人心
自“律师进社区”活动开始初期, 嘉峪关市政府召开“律师进社区”活动动员大会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在嘉峪关广播新闻中心、嘉峪关电视台、嘉峪关日报等媒体对“律师进社区”活动进行了全面宣传。在《嘉峪关日报》、《雄关周末》等媒体上进行了宣传,公示了律师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和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结对名单及时间安排,各社区在公示栏、展板明显位置张贴通知,向群众进行告知。嘉峪关广播新闻中心、嘉峪关日报、嘉峪关有线电视台的记者深入社区,对律师进社区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嘉峪关市司法局制做33条横幅,在30个社区和3个镇进行悬挂,积极协调争取省移动公司支持,向全市群众发送宣传“律师进社区”和“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的短信20万条。目前,“律师进社区”的社会知晓度已大幅度提高,活动逐步向常态化发展。一年来,律师开展法制讲座和宣传126场次,其中开展大规模法律宣传活动17场次,2万多群众接受了法律宣传。永千汇律师事务所自费4000余元,印刷了宣传册,免费向群众发放。
嘉峪关市各社区情况差异较大,新社区和老社区不同,甘肃矿区社区和市级社区不同,各种人群的法律需求也不同,针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律师把做好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作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婚姻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诉讼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律师通过与居民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详实分析真实的案例,现场对群众的疑问进行深入地解答等方式,将枯燥的法律知识融入大众生活中,让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居民都真正理解自己所面对的法律规范,达到了法入人心的良好效果。
服务零距离--依法行权表诉求
近日,记者了解到嘉峪关市某社区每天晚上到次日上午,犬吠声非常大,居民意见很大。几位老姨妈告诉记者,她们找大犬主人理论过多次,但仍然无济于事,“他家有一个茶馆,好像还养了藏獒。养狗可能是为了预防小偷进去,但是狗叫声打扰了我们休息,如果藏獒跑出来了,还可能威胁到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姨妈说。除了此次犬吠扰民的事情之外,狗扰民、狗咬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影响。嘉峪关市“律师进社区”的参与者——润物律师事务所对居民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经过认真分析,该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耐心地给居民给予了讲解,根据相关法律,城市居民区内禁止饲养宠物狗以及鸡、鸭等家禽,对于具有攻击性的大型犬类,更是明确规定禁止饲养。“饲养宠物狗的主人,要向相关部门取得饲养宠物的证件,才有权利饲养,如果没有证明便养狗,主人将要接受行政处罚。”如宠物狗主人获得了相关部门允许饲养宠物的证明,而宠物狗的叫声长期扰民,也已侵犯了相邻住户的权益,居民可向法院起诉维权。对于大型犬类,市民还可向法院起诉,申请对方停止人身安全威胁。该社区居民听到律师的分析后满意的离开了咨询台。
律师进入社区即是社区的法律顾问。对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了社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律师进社区是律师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法律服务市场的客观需求。社区、居民在律师服务中法律素质得以增强,民主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居委会的规章制度得以完善,民风淳朴,和谐安定。同样,律师在社区法律服务中,服务手法得以创新,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服务效果得以验证,律师得以成长,律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律师职业得以发扬光大。从而实现了律师和社区的双赢互动,实现了法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嘉峪关市同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冯效义针对涉及百万元的家庭矛盾纠纷,不为经济利益所动,主动放弃高额律师代理费,多次上门对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分析家庭情感伦理,最终使这场家庭矛盾纠纷圆满化解,维护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嘉峪关市秉承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法律服务的宗旨,让社区居民在实际案例中领会了法律之美,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居民王阿姨说:“以前认为打官司是很复杂的,现在听了社区律师的讲解,基本有了头绪,我们有了社区律师,以后有法律问题就不怕了,律师进社区真好。”
服务零距离--法律援助解民忧
法律援助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个地区的重视,它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司法制度完善的体现,更是保护人权,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障。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法律援助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对于弘扬社会公正和法律正义、创造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嘉峪关市本次“律师进社区”活动也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法律援助工作上,为社区居民积极办理民事法律援助事项,一些社区群众以打不起官司为由,不愿将矛盾纠纷诉诸法律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律师积极与法律援助中心联系,协助社区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并积极为其代理。入驻社区的律师们主动上门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身体较弱,负伤、病、残的当事人实行上门服务,了解社区低保户、残疾人、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主动向其提供服务,一年来,律师共协助群众办理公证法律援助34件,为经济困难群众减免公证费用3.2万元。切实解决发生在居民身边的问题,消除了许多群众的疑问和不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近一年来,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积极办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刑事案件的发生。今年以来,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62件,比去年同期减少60件,同比下降49.18%,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这种走进社区的律师服务应该坚持做下去,形成制度,这样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就会不断地推向深入,不断提高社区公民、法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知法、守法和正确运用法律的自觉性,为依法行政、建设和谐社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前,嘉峪关市“律师进社区”活动结合法律援助取得了以下三点成果:一是使社区居民、居民、法人得到便捷、优质、有效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本地区的社区建设和社会稳定;二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三是促进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服务工作,推进了司法行政职能落实群众需求的进程。
服务零距离--协助社区知民情
嘉峪关市各社区常见的矛盾纠纷主要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针对这一特点,律师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通过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协助社区化解矛盾,推动了矛盾纠纷顺利化解。律师进入社区以来,参与调解了因赡养、房屋装修引起的家庭纠纷22起,邻居互泼脏水、倒垃圾引起的邻里纠纷5起,因噪音污染、房屋漏水等引起的相邻关系纠纷5起。
律师发挥专业优势介入调解工作,能够充分获得当事人信任,有效提高了调解质量。运用专业知识和影响,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调解意见。对于调解不成,法院作出判决的案件,律师引导当事人按照法律途径上诉抗诉,避免了涉法涉诉上访事件的发生。一年来,经律师参与调解的重大矛盾纠纷17起,调解成功率为100%,当事人都能按照调解协议约定,按时履行各自义务。
律师通过社区这个“贴地气”的平台,对社区居民提出的各类法律咨询认真解答;对家庭、邻里间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耐心调解,使广大居民群众提高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常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参加法制讲座、与律师咨询沟通,法律知识不断增加。在平时处理日常事务中,将所学所用用在居民身上,大大地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
记者:从嘉峪关市的“律师进社区”服务,我们看到:社会需要法制维护正常的秩序,老百姓需要法律服务维护自身的利益,律师需要通过义务咨询净化自身心灵。每一次的法律咨询,律师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居民解答疑问,在社区居民逐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许多事关切身利益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疏导和解决,律师进社区,既可以形成居民间解决纠纷的平等协商机制,避免公权力机关在处理矛盾的刚性化和粗糙性,又可以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对话、协商和沟通机制,实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上情下达,所属群体利益的下情上达,不同利益群体的协调对话,推动社会行为的规范化、有序化,减少社会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嘉峪关市司法局供稿)